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5 04:55:02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经常收听天气预报,联系七年级所学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天气方面的要素有哪些呢?在众多的天气要素中,气温和降水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气温分布以及因它而划分的'温度带。

(板书)第二节 气候

(观看图片)从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冬季不仅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同时也有鲜花盛开、绿草茵茵的南国景致。

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讲授新课]

(提问)那么在“我国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是否也可以分析出同样的结论呢?

看《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

(读图观察)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怎样读懂这幅图呢?

①搞清图例和气温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②海南与黑龙江的漠河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

③秦岭-淮河一线一月平均气温大约多少度?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板书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2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要求为指南,以人教社(20xx版)教材为依据,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落实该学科的教学常规,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有深度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达到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密切关联的地理知识,达到让学生自觉形成地理思想,培养学生浓厚的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年任八年级6个班的地理教学,学生学地理的能力总体上讲,层次差别不是太大,每班的大部分学生在七年级时地理掌握的都不算很好,有少部分的学生稍差些,在知识点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能力上,有三个班较好,一个班其次,两个班较差一些,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要有改进,加大转差力度,尽量缩小层次差,使各班都至少有25%的优生,70%的合格。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4.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德育目标: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增强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2、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一)

(1)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做到精讲精练,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率。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练、重基础,提倡微型题训练,讲练结合,巩固与提高并进。

(4)要善于把握重、难点教学,指导学生抓住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活学活用。复习时,切忌要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机械背诵,应把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课,紧握集体智慧和力量,注重实效。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标,上好每一节课;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时随地做好地理知识的资源收集和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 ……此处隐藏16264个字……。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学生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2、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考试抓。 3、更多注重平时读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三、教材分析

难点: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本教材共5章,包括第六章---第十章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难点是比较亚洲的气候以及影响其气候的因素。

第七章 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的地形与气候。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东半球的一些国家,如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难点是各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美国、巴西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两国的地形与气候。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因材施教,精编习案,尽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5、每一章进行小测验,时而温习,加强巩固。

6、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强化学生的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把握地理单元的知识。地理基础知识和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必要的储备。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教学。

7、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领到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组织复习。每次月度考试后,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解决。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科特点,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

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播放交通拥挤录像)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村民”。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于录像中喊出了“别挤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我们的人口现状如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导入2: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活动探究,小组合作。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15

一、学习目标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对天气和气候的感受对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收看媒体天气预报,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百度资料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阅读思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