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1 16:30:20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用心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准备

1、(实物或图片)蝈蝈、插图、小黑板、

2、课前让学生试着蒙上眼睛做一回盲人,体会一下盲人的感受。

教学时间

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情境:老师请每一个小朋友轻轻闭上自己的眼睛,体会一下此时你的周围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觉?

2,说说你的感受。(学生可能会说出黑暗、孤独、难受等感觉)

3,过度:你们把盲婆婆的感受也说出来了。现在能不能把这个句子说完整呢?

4、出示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她看不见( ),看不见( ),也看不见( ),感到( )。

5.(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一张画有盲婆婆孤独、茫然、不快乐的脸的图画)

老师;孩子们,这位就是孤独,不快乐的盲婆婆。

二、品读诗歌

(一)自由朗读诗歌

1、师设置情境:盲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过美丽的鲜花、明亮的阳光了,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出了孤独还是孤独。可是今天,盲婆婆不一样了,她怎么样了?你们瞧!(出示课文第40页的插图,引导学生从“盲婆婆那笑弯的.眉毛、眯缝的眼睛、上翘的嘴角”说出开心、快乐)(板书: 画出一张笑脸 )

2.师:是谁给她带来了欢笑?答案就藏在语文书中的第五课中。在大家读课文之前想问问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1,看准拼音认真读;2,要读出感情)

3.学生自由读文。

(二)学习第一小节

1.过度:大家找到答案了吗?到底是谁给盲婆婆带来了欢笑呀?(小朋友)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呀?

2、指名读第一小节。

3、(出示插图)你们看,小朋友带来了什么?(绿色的、会唱歌的蝈蝈)你们喜欢它吗?文中的小朋友喜欢它吗?是呀,这么可爱的蝈蝈,有谁会不喜欢的?可是,小朋友却把它送给了盲婆婆。从他的表情,你能看出他乐意这样做吗?(乐意、高兴、快乐)(强调板书中:笑脸)

4、你们能不能从刚才读过的第一小节里找出两个写小朋友高兴的词呢?(引导用笔画出关键词“喜滋滋”、“乐呵呵”)

5、指导读关键词:你能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吗?(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齐读)

6、你还知道哪些像“乐呵呵、喜滋滋”这种abb形式的表示高兴的词吗?(喜洋洋、笑嘻嘻、乐滋滋等)

7、孩子们,课文中的小朋友将自己的心爱之物送给了盲婆婆。读到这儿,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有爱心、关心残疾人”等)(相机板书: 画出一颗爱心 )

8、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如果你们就是这个小朋友,把你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边读边做动作)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这是一只绿色的、会唱歌的蝈蝈,小朋友多么想让盲婆婆马上看见这只蝈蝈啊!他一边跑一边喊起来(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指名赛读谈感受。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可读出急切、高兴、得意、尊敬等不同情绪,教师可相机进行点拨)

3、你们能想象出书本上的小朋友平时是怎样陪伴盲婆婆的吗?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惦记盲婆婆,读到这儿,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强化 " 有爱心 " 这个主题)

(四) 学习第三节

1、过度:盲婆婆有小朋友的陪伴,有蝈蝈的陪伴再也不孤单了。你们听, 蝈蝈唱着动听的歌,盲婆婆听着听着,仿佛……(小黑板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引读:歌声——,看到——。歌声——,想起——)

2.理解第一句:

(1)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好象看到了什么?(小溪流淌的清波)你眼前好象也看到这条小溪了吗?是什么样的呀?

(2)师引导想象:歌声把盲婆婆领进田野还会看到什么呢?

(3)指导朗读:盲婆婆走进这么美的田野,她的心情怎样?(开心)能把盲婆婆快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理解第二句:

(1)师引导想象;蝈蝈美妙的歌声不仅把盲婆婆领进了田野,还把盲婆婆带会了——?(童年,想起——)你们猜猜盲婆婆会想起童年哪些快乐的往事?

(2)指导朗读:想起了童年的快乐,她的心情怎样?(开心)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引导配合朗读第三小节。

师;蝈蝈那美妙的歌声让盲婆婆好象又能看到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东西,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快乐。就让我们美美地,快乐地读读这一节吧。(引读)

5,背诵第三小节

过度:刚才小朋友好厉害呀。不用看书都能把这一小节背下来了,真厉害!我们能不能试着背一背。

6.编诗歌

(1)小朋友,你知道蝈蝈的歌声还会怎样呢?照着书上的句子能试着编编诗歌吗?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小黑板出示句子)

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 。

歌声会把带您带回草原,看到 。

歌声会把您带回二(2)班,看到 。

歌声会—————————————。歌声会 ————————。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花园,闻到淡淡的清香。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二(2)班教室,听到小朋友琅琅地读书声。

生:歌声会把你带到大街上,看到热闹的人们。

生:歌声会把你带进大森林,看到可爱的小动物。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树林里去,听到小鸟们唧唧喳喳地欢叫声。

生:歌声会把你带入马戏团,欣赏到精彩的马戏。

受到表扬小朋友连起来做了两句诗了

(2)你们真了不起,今天学会作诗了,成为一位小诗人,让我们一起鼓掌祝贺下自己吧。

(五)学习第四 ……此处隐藏20860个字……等建议式句式进行评议。)

3、 用简要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观察,自主识记(要求用学过的字帮助识记)

2、交流。(采用“我提醒大家注意……”“我这样巧记……”句式交流。)

3、学生按笔顺描红 “邻、婆、替”

4、学生临写生字,师指导如何把字写入帖、美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表达、审美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对策:

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丰富对诗歌语言的感受。

难点:建立新角色,引导学生在创设的大语言交际场景中自主地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步实现内容理解和语言训练的双重任务。

对策:本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让学生自己当一个小导演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对学生提出要求,读好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说说内容——体会感悟

师:通过上节课的初读剧本,文中许多片断你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导演的你们一定要仔细观察,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

生:我感受到蝈蝈的可爱。(师展示实物或图片,播放蝈蝈的叫声,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蝈蝈不但外观美,而且叫声也很美)

生:我知道主人公小男孩把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时很高兴。(师指导读好“乐呵呵”“喜滋滋”两个词语)

生:我明白小男孩送蝈蝈的用意是:在“我”上学的时候,让蝈蝈替“我”给盲婆婆唱歌。(师引导学生想象我和婆婆的平时交往,体会彼此的感情)

生:我读懂了蝈蝈的叫声使婆婆仿佛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也回想起童年时的快乐。(师引导学生结合挂图从神态、动作体会婆婆的快乐)

二、表演朗读——理解表达

师:剧本中的小男孩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他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令人感动。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朗读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导演要做到善于表达,善于指导,演员要细细体会把你们刚才读懂的人物的动作、语气、神态加到表演朗读中去。(四人小组表演朗读、师巡视指导)

1、学生上台表演朗读

2、师生评议

三、尝试想象——迁移应用

师:蝈蝈叫声美妙动听,它唤起了盲婆婆对大自然和童年的回忆,为她的生活减少遗憾,增添情趣。小导演们发挥你们的想象推测盲婆婆的内心所想,她还看到什么?还会说些什么?充入进去我们的影片一定更精彩!

1、学生想象说话。(“歌声会……歌声会……”句式练说)

2、配乐结合画面交流

四、新闻发布——质疑应答

师:在拍摄即将结束的时候,导演们和演员们将准备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爱提问题的观众们可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有什么问题想当面问问导演和演员们?

(自荐或推荐学生分别当导演和演员并到台前。教师当支持人穿针引线,引导点拨)

生:为何剧本中两次提到“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生:为何剧本以蝈蝈的“咯咯,咯咯,咯咯……”叫声结束?

生:为何剧本中具体刻画盲婆婆的想象内容?

生:扮演小男孩的同学和盲婆婆的同学你们有何感受?

五、写宣传稿——概括评价

师:开好新闻发布会,影片可以播放了,不过,各位导演们还得做件事——写些宣传词,用简短的'几句话夸夸我们的主人公。

学生交流

六、拓展生活——激励导行

师:剧中的小男孩只是我们当代少年的一个缩影,他体现了我们儿童奉献爱心,尊老帮残的美德。小导演们,让我们一起走出校园到社会的大家庭中,去捕捉身边更多的感人故事吧!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主角,因为处处都有爱。

七、实践活动

开展“我学会了关心”活动,为周围的人做一件好事。

课前思考:

本文是一首儿童叙事小诗,旨在通过朗读感悟文字语言,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因为在教学时既要抓住“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要把握住一个链接点是很重要的。如:教学第二小节时抽出“替”字,理解文本中提供帮助给人带来的乐趣,延伸到生活中,思考自己可以给什么人伸出援助之手。

师:读完这一小节,你知道了“我”平时怎样为盲婆婆解闷了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生:给盲婆婆唱歌。从“替”字可以看出。

师:(板书“替”)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生:在家里,我替妈妈扫地。

每天早上,我都替老师收齐作业,拿到办公室。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从这儿,我也可以看出大家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盲婆婆眼睛看不见东西,给她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也让她少了很多的乐趣。那么,蝈蝈是怎样帮助她解闷的呢?我们来看看。

……(学习课文3节)

师: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盲婆婆听着蝈蝈的“歌声”,她慈祥的脸上是带着微笑的,你觉得是为什么?

生:因为盲婆婆心里很高兴。

盲婆婆通过蝈蝈的叫声,似乎看到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色。

我觉得她是因为有小朋友和蝈蝈陪她,不感到寂寞。

师:是呀,课文中的“我”替盲婆婆唱歌解闷,“我”上学时还想到了用蝈蝈“替我”去帮助盲婆婆,这种关爱让婆婆感到了无比幸福。其实,像盲婆婆这样无助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更希望得到人们的帮助,同学们,你觉得自己可以帮助哪些无助的人?你打算怎样做呢?

生:我可以帮助盲人。过马路的时候,我可以扶他们过去。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首简单的儿童诗,对于好奇的小学生而言听到小动物的名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已经很高了,在第一课时我有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让他们提出问题,并且自己通过读课文解决问题,因此学生读得非常认真。在初读是基本都能把字音都读准,同时我又使用了一些激励的手段帮助学生读好这首诗歌,因此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效果也很好。

引导学生想象盲婆婆双手拿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她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只是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学生虽然说的较多,但显得太零碎,教师没有给予更多的帮助、引导,没有达到语言训练的有效性。因此,可以改为学生自由说后,提供给学生一个书上的句式:歌声会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歌声会_________,想起__________。这样,想象说话就体现了一个梯度,由易到难,提高了语言积累的有效性。

学生话语:(怎样区分“邻”“领”)只要记住两个耳朵在脸的两边,他们就好像邻居,所以邻居的“邻”是耳朵旁。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