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反思

体育场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19 07:14:08
体育场教学反思

体育场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体育场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育场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我注意渗透多种估算方法。学生在体育场的情境中意识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估算能力得到提高.整个学习过程,我主要是借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注意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锻炼学生归纳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在解决估算某报亭10月上旬营业额时,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后与小组交流得到更全面的答案.

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同时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利用获得的估算的技能去估算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到数学来自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进了估算的意识。学生的反馈:A、分成若干块,先数出每一小块字数,再估算。B、先数出每一行字数,再数出共有几行。C、先数出其中一篇文章字数,看看约有这样的文章几篇等等。在此基础上,再估计密铺的大豆的颗数即可迎刃而解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适当对教材进行调整、扩充,提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材料,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主动进行估算、试算、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估算的意识。

通过实践教学,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亲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的主题图是体育场,在设计时我想,我们灵武的孩子们都没有见过大型体育场,如果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估计这么一个若大的体育场,因为脑子里没有体育场的表象,有可能使学生一头雾水,理不出思路。所以我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重组: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先那出一杯豆子让学生估计,学生有估计几十的,有估计几百的,让学生感受大家估计的数量不一样。这时,教师拿出半杯豆子,告诉学生有400粒,学生异口同声估计出第一杯豆子的数量是800粒。这一活动的设计,从学生刚开始的乱猜,通过半杯对比后准确估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估计要有一定的标准,不是凭空想象的,也不是乱猜的。 接着,让学生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教师通过询问本班学生的人数,调查其他班级的人数,让学生估计出每个班大约多少人,从而推断出全校学生的人数。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再来估计体育场的人数就不功自破了。

2、教学活动有层次性,从易到难,逐步递进。并且每个环节都让学生主动探索,充分体验估计的方法。从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估计体育场的人数、估计报纸的字数等,每一个活动都让学生亲自估算后,亲自归纳方法,教师及时板书,形成文字。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估计方法进行了尝试归纳,而且使学生对估计方法明确、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不过,本节课也有值得我思考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及时,没有捕捉住教育最佳时机,即时评价,即地评价。在交流练习第

3题时,有一位学生估计大豆的方法很独特,他先测量了纸面的长和宽,他发现1厘米长的距离大约是3粒豆子,那么长14厘米就是42粒豆子;宽7厘米就是21粒豆子,然后用42×21=882粒。我想,这就是学生的闪光点,与众不同。我就鼓励他展示自己的估计方法,可惜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我想,在今后教学中,当发现学生闪光点时,哪怕稍纵即逝,这时,教师即使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我注意渗透多种估算方法。学生在体育场的情境中意识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估算能力得到提高.整个学习过程,我主要是借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注意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锻炼学生归纳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在解决估算某报亭10月上旬营业额时,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后与小组交流得到更全面的答案.

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同时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利用获得的估算的技能去估算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到数学来自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进了估算的意识。学生的反馈:A、分成若干块,先数出每一小块字数,再估算。B、先数出每一行字数,再数出共有几行。C、先数出其中一篇文章字数,看看约有这样的文章几篇等等。在此基础上,再估计密铺的大豆的颗数即可迎刃而解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适当对教材进行调整、扩充,提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材料,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主动进行估算、试算、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估算的意识。

通过实践教学,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亲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的主题图是体育场,在设计时我想,我们灵武的孩子们都没有见过大型体育场,如果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估计这么一个若大的体育场,因为脑子里没有体育场的表象,有可能使学生一头雾水,理不出思路。所以我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重组: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先那出一杯豆子让学生估计,学生有估计几十的`,有估计几百的,让学生感受大家估计的数量不一样。这时,教师拿出半杯豆子,告诉学生有400粒,学生异口同声估计出第一杯豆子的数量是800粒。这一活动的设计,从学生刚开始的乱猜,通过半杯对比后准确估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估计要有一定的标准,不是凭空想象的,也不是乱猜的。 接着,让学生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教师通过询问本班学生的人数,调查其他班级的人数,让学生估计出每个班大约多少人,从而推断出全校学生的人数。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再来估计体育场的人数就不功自破了。

2、教学活动有层次性,从易到难,逐步递进。并且每个环节都让学生主动探索,充分体验估计的方法。从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估计体育场的人数、估计报纸的字数等,每一个活动都让学生亲自估算后,亲自归纳方法,教师及时板书,形成文字。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估计方法进行了尝试归纳,而且使学生对估计方法明确、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不过,本节课也有值得我思考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及时,没有捕捉住教育最佳时机,即时评价,即地评价。在交流练

习第3题时,有一位学生估计大豆的方法很独特,他先测量了纸面的长和宽,他发现1厘米长的距离大约是3粒豆子,那么长14厘米就是42粒豆子;宽7厘米就是21粒豆子,然后用42×21=882粒。我想,这就是学生的闪光点,与众不同。我就鼓励他展示自己的估计方法,可惜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我想,在今后教学中,当发现学生 ……此处隐藏2867个字……大?(大约50平方米)那我们四方坪小学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呢?

2、课件出示四方坪小学平面图及有关数据(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

(二)课件出示“国家体育场”情景图。

国家体育场2008年奥运会的主会场,它的占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学生描述20万平方米有多大。

生:国家体育场相当于20个四方坪小学的占地面积。

师:不错,能借助参照物来描述而且用词相当准确。

(三)引导学生想象1亿平方米有多大。

三、活动三:进一步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

(一)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体会。

1、一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2、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3、哈雷彗星的尾巴长达1亿多千米。。

4、中国移动2004年底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中国移动已经达到了平均每天净赚1亿元。

5、中国有1亿多听力受损人群。

(1)请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

(2) 选择自己喜欢的大数(万以上的数据)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

(3)将自己的描述在小组内交流。

四、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知道一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2、你还想研究那些有关1亿的问题,请设计出方案并写下来。

五、课后延伸

布置学生写数学日记,用能感受到的较小的数据描述难以感受到的较大的数据

体育场教学反思6

国家体育场一课是让学生通过教学情境,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一步感受以万、亿为单位的数。如10万人、20万平方米、1亿字等。这些数字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但对他们的生活经验来说,这些大数还是很远,学生不容易体会其实际意义。在本节课中,教材创设的情景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它的占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能容纳10万观众。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会用生活周围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发展数感。

本节课开展了以下活动:首先让学生根据估测教室的面积,体会20万平方米。我们先根据教室地砖的边长60厘米,数出教室的长大约8米,宽大约7米,这样很快就能得出面积大约是56平方厘米。然后用计算器算出一万平方米大约是180间教室,因此20万平方米大约就相当于3600间教室。这样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二十万是一个很大的数据。教材上还安排用国家体育场与所在城市最大建筑物的占地面积相比,但是对这一数据,没有让学生课前进行调查了解,所以留待下节课再来解决。接着,让学生估算我们学校的人数。每个班按30人计算,全校共16个班,大约就是480人。按500人估算,20所象我们这样的学校,学生人数加起来能达到1万人,200所这样的学校人数加起来大约能达到10万人。学生在惊叹国家体育场容纳人数的同时,也进一步感受了10万人的概念。

在感受亿以上数的大小时,我也都让学生亲自体验了一亿有多大。首先测量了1分钟的心跳次数,以一个心跳次数为70的同学为例,心跳1亿次大约要用1428571分,23809时,992天,也就是大约3年的时间。这时学生发出了:“哇,真大啊”的感叹。我们还估计了一页语文书的字数大约是250个字,我们的语文书是142页,一本书就有35500字,用计算器计算得出28169本语文书的.字合起来是一亿个字。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亲自感受体会到了一亿的大小。

整节课,学生都处于兴奋之中,可见数学学习只有与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活动才是有效的。学生在感悟中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但是在这节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学生情绪高涨,在课堂调控方面花费了一部分时间。而且也有的同学整节课虽然学得热闹,但仍没有真正深入去理解。如在估测自己的步长时,我们按每步50厘米计算,1亿步就能走50亿米。大部分学生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纷纷问,老师,那都能到北京了吧?能到国外了吧?等等。但是也有个孩子在喊,1亿步肯定都能走到森林公园了!当然,“数感”的发展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加强引导与训练。

体育场教学反思7

《国家体育场》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中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万、亿等大数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估测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个薄弱点。在教学中,我首先从2008年奥运会由北京承办这样一个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了解国家体育场的面积、容纳人数等,让学生想办法去描述大数,使学生亲身经历形象地描述大数的过程。学生们用不同的、个性化的方法,描述了这些大数,从而获得一些感性的体验。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帮助学生对建立大数的认识。

整节课在估一估、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加深了对大数的认识。这样的学习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由于课前过高地估计学生的估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也碰到不少问题,现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思如下:

1、平时多引导学生掌握周围一些常见的数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身边(甚至身上)的`一些数据都不清楚。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结合一些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数据,并感受数据的大小。如:上体育课前,要求学生了解跑道的长度、运动场的面积……;体检时,了解自己的身高、体重、心率、血压等等。

2、尽量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测量获得数据,积累感性经验。

学生对原本掌握的一些数据,由于缺乏感性的认识,因此很容易遗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当老师问到:“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时,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出,一些学生正准备利用“算瓷砖”的方法估测。其实,在以前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国土面积”等内容时,曾多次告诉学生教室面积有多大,只是没有要求学生自己测量。因此,对一些数据的获取,应尽量要求学生自己估测,以积累感性经验,这样获取的数据会掌握得牢固些。

3、合理地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不提倡学生使用计算器,因为,使用计算器会使学生忽视计算过程以及影响对算法的理解。但是,本节课的重点是用生活周围的具体数据描述大数,对计算过程以及算法可以放在次要的地位。因此,这节课使用计算器既可节省计算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密度,又可以验证学生的估测,纠正描述数据时的偏差。

4、指导学生选取合适的计量单位。

这节课所涉及的很多问题,都没有要求用具体的计量单位回答,如:“估计心跳1亿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大部分学生按每分80次心跳计算,结果可以是1250000分、21000时,也可以是868天或2年多。究竟要选取哪个结果?这要问问学生,哪一个结果你更容易体会到它的实际意义,很明显学生比较容易接受“2年多”。当然,并不是计量单位越高级越容易体会,如:“公顷”比“平方米”抽象。

《体育场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