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17 04:55:18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

《认识路线》是《方向与路线》单元的第二节也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用比较完整的语言从方向和路程两个方面来描述一条路线,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很困难的。可这又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难点,我做了以下设计,而这几个环节也正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它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学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我首先设置了一个情境“选拔总导游”。先由人人做小导游带领明天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介绍乘1路车去动物园的行车路线,并看谁表现得最好,最后确定谁为总导游。别看这一小小的激趣,可真给了同学们无限的力量,为当选为“总导游”他们个个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部激起,没有一个甘于落后。这为一节课的成功打响了前奏。

其次是小组的合作。我将学生每4人分一组,其中有3个小组中各有一个方向感很强的同学,同时也各有一个方向感特差的同学,由方向感特强的同学带领着方向感特弱得同学共同学习、探究,其余各组也有个别方向感较好的同学为组长带领着操作,而且着重强调“人人参与”。先由会说的`学生一边用手指着路线方向,一边介绍行车路线,一个一个地说,待等到不会说的同学说时,就请小组帮忙,直到他独立完整地描述路线。在此过程中无论是给予帮助的还是接收帮助者都有很大的收获。因为在帮助别人解除疑惑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会感到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用,感到自己的理解程度不够深,这就自然低迫使他去深入研究;同时,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交流,也会加深对学生自己所讲内容的理解。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发布出来,以和同伴分享;当有人向自己求救时,学生应慷慨相助。

再者是适当借助辅助性教学手段。我这里讲的是利用一些恰当的肢体语言帮助我们去识记一些东西。如我在教学第一课时《辨认方向》时,为记住八个方向,我让全班同学站立,跟着我用手指出图上的八个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左上方为西北、左下方为西南、右上方为东北、右下方为东南,每次制作方向板之前也用手势来帮助回忆和记忆这八个方向。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效果确实不错,以至于本节课上学生在叙述路线时,反应之快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料。

另外,对于分小组活动的课,教师要特注意的是教师在小组的辅导非常重要。教师在小组内辅导,因为面对的是很少数的几个学生,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在这个环节,教师备课时要首先想好,对于哪些学生要如何去辅导、辅导的重点是什么、采取何种方式辅导效果最好。

其实在课上完之后,我一直为拖延了时间而耿耿于怀。直到第二节数学课处理问题时,我才恍然大悟。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做到两点:

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份快乐的心情。给孩子一份快乐的心情,并且一直保持到最后。因为快乐心情让学生神采飞扬,让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的活跃点,所以学生们的自主探究也落到了实处。另外老师的激励评价,给了孩子一份自信,这份自信让他们的课堂表现更加出色,我们不可以吝啬自己的表扬,把赞许的目光给孩子们,把欣赏的话语给孩子们,让他们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孩子们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每个孩子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让小组代表中能力强的同学上台当小老师,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感,然后降低要求让学困生模仿他们叙述,老师精巧地及时地引导或帮助使他完整地描述,使其及时收获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进一步的失败会导致学生动机的下降,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则会成为学习动机的“激活剂”。让学生尽早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受到自己是在快乐而成功的从事着智力活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必然会显得更加高涨 、更加激烈、更加浓厚。

当然,这节课有几处成功之处,也有更多需要改变、更进的地方。如,在学生叙述路线时只是停留在口头表达,而没有用文字把它写出来。尽管二年级学生在书写上也是一个难点,要么有字不会写,要么就是写得太慢,但如果从小就养成这种有记录的叙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更佳的自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教会学生自学方法。

还有新课探讨的第二步“说一说”,教学时时间太少,仍然还有少数几个同学可能不太理解题目的意思,这一题主要让学生明白题意,答案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该如何去分析该类问题。要想上好一节课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还有很多,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学习,多多探讨,争取实现更有效的教学。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首先我用摆一摆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倍”的知识。

在出示课题后,我引出课本主题图,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本课的主题图,做到了尊重教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教材在“倍数的认识”之后进行的一个内容,我讲完本节课后,感受颇多,现在反思如下:

成功方面:

学生学习的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

1、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教师给主体图,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信息,并提出他们可以想到的问题。

2、在练习的设计上层次分明,从简到难的层次感。

3、重于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教学源于数学有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本课的教学中,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帮助米奇请客的.问题等。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这些是我认为本节课中的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1、在学生同桌合作提问题后,师只是让一个学生说出了问题,并没有再问其他的学生,其实在师巡视时就有几个学生说出了好多问题,那时候我完全可以列完算式后在让学生提出问题,更深的拓展一下,可是我怕后面时间不够用,所以没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2、在倍数关系上强调的少了些,反而隐藏在内的“几个几”的运用强调地多了些。

3、板书设计上只注重了问题的出示,条件的出示却忽略了,给人的重点弱了很多。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通过反思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取别人之精华,来弥补自己的 ……此处隐藏5800个字……活动得到充分发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本课在新授课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然后通过小组充分讨论,最后得出多位数加多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通过主动探索,交流合作中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能力,培养了主体参与意识。

3, 利用旧知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主要是把例1连续进位加的原理进行推广的结果。课本第18页"做一做"最后一题是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0,也是要求学生运用类推进行计算。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2

本课在在学习了加减混合、乘除混合以及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展,引入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理解和掌握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了解运算的运算顺序,才能为后面更艰深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知道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我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教学,复习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观察比较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学生明确是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初步体会到了要先算小括号面的。我让学生独立进行尝试计算,并出示学生的不同的计算过程,再进行讨论交流,学生自主归纳出结论,也品尝到了获取知识的乐趣。

在做第49页做一做第2题时,我让学生比较每组的`2道算式有什么异同,通过比较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小括号对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进而巩固了新知。

从学生做的作业情况来看,计算准确率不是太高,还得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3

在《平均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让学生自由地分,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展示出了好几种不同的分法。为了从中引出平均分,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最喜欢哪种分法呢?为什么?很多学生马上就把是平均分的分法找出来了。学生说了自己的理由,与平均分的概念相去不远,我马上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归纳出了平均分的`概念。然后,让生再次观察黑板上的分法,汇报交流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

  2.注重知识的二次利用。

学生经过一次实际操作,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理解,再进行“分橘子”,大多数已能独立完成这一任务,学生提出了很多平均分的方法,需要师生共同探究方法的最优化。在后面的闯关游戏、巩固练习中,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把不是平均分的改成平均分,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渗透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闯关游戏、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四关,通过“判一判”、“填一填”、“画一画”、“圈一圈,分一分”形式多样的习题,既考查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培养孩子多方位思考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我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把物体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把生活和数学相联系,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认识除法,才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4

本课一开始出示情境图,写出除法横式,我就直切主题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马上就有学生“自以为是”的认为除法竖式与加法、减法等的竖式相同,我就追问他们,是这样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我出示了一个完整的除法竖式,学生很惊讶,啊,是这样的啊,他们发现原来除法的竖式是与乘、加减有区别的、是特别的。学生产生了疑问,激起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也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从而让学生去发现除法竖式与横式的联系,以及这些数是怎么来的,锻炼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最后碰撞出新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中“生2:6是2和3相乘得到的,生3:6是商2和除数3相乘得到的”。同学们互相影响,最后能把话说得既完整又正确。我觉得在一开始直接给出了横式和竖式,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竖式,了解竖式,便于学生分析、发现知识规律,避免给学生片段、不完整的.知识印象。教师适时引导,让其探究。

在练习时出现了一些错误的现象,如在写竖式时学生数位没有对齐,有些同学把一位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有的同学把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反了,于是我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既对新知巩固练习,加深了同学的印象,又起到同学互相帮助的效果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5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第2课时,学生已对怎样收集和整理数据有一定了解,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并且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于是,我选择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让孩子们用投票的方式,选举自己心目中,数学成绩优异,也最热心协助老师工作,帮助同学提高数学成绩的数学课代表。这一活动贯激起学生收集数据的热情。课堂上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收集和整理数据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以下几点:

1、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预备课代表上台,为自己的票数记录,再交流汇报统计数据的方法,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出示表格,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最后找代表汇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据整理的工作中。

3、注重让学生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在整理本班学生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的'情况时,老师先让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用的记录数据的方法,然后采用了记录数据最常用的方法——举手查人数,并且放手请一名学生负责统计,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了记录数据的统计。这样做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体验了统计过程。

4、拓展延伸感受收集和整理数据的价值。引导学生重点看表头,孩子们不单单看懂了表格,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5、渗透生活基本常识很自然,根据天气情况,判断是冬天还是夏天。

6、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每当孩子们完成一项数据整理时,都会让学生用自己方法证明自己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结果正确。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