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02-18 23:27:26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15篇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1

设计意图: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常能感受到的自然现象。孩子们的很多游戏:玩风车、放风筝等都离不开风。在幼儿园,常听到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树叶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 ……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特围绕"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究和认识它。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善于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2.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初步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扇子、纸、电扇、电吹风、吸管、打气筒、气球、矿泉水瓶、小风车、有关"风"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播放"风"声的录音)听听,是什么声音?

提问:平时,你们是怎么知道有风的?风来了,身边的事物会怎么样?

2.探索风的成因。

(1)想一想,试一试:怎样能产生风?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在脸旁扇扇,有什么感觉?想要风更大些怎么办?(用力扇动两手)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除了用小手扇动空气产生风外,还有什么方法使风儿出现?

出示各种材料,幼儿动手实验。

你是怎样利用这写材料使风儿出现的'?

(3)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

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3. 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

(1)你喜欢风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

(2)观看课件,了解大小不同的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及害处?

教师小结: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传播种子;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可是有时风生气了就会做许多坏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树木刮断了;打翻了鱼船、引发沙尘暴……这样的风很可恨。

(3)可是风儿为什么会生气呢?怎样才能不让风儿做坏事?

小结:现在的人们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人们建起了防风林,把风挡住,还提前预报风,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4.游戏:风来了。

幼儿想象自己是某样物体,如:衣服、树枝……,根据教师所提的风的大小的要求,如"微风来了"、"中级风来了"、"大风来了"等,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

5. "风车转转转"。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的使用方法。

2、知道现代化通讯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环境与材料

1、各种电话、对讲机模型若干。

2、事先在生活中对电话等有一定了解。

3、《科学》下P.16~17。

一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幼儿讨论

1、小明的爸爸外地出差,小明很想他,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联系上爸爸呢?

2、你使用过什么电话?各有什么特点?

3、请幼儿根据原有经验讨论并回答。

二、结合实物,认识移动通讯工具1、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进一步讲述电话的用处和功能。

2、介绍近距离童话时使用的另一种通讯工具:对讲机。

3、说一说: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相比,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三、探究与发现1、请幼儿认识一下手机上的.按键,了解特殊按键的功能及其使用的方法。

2、试一试,手机怎样通话,它都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我们什么时候要使用电话?

四、观看画册《电话的发展》

1、幼儿在观察中了解电话的发展是怎样的。

2、知道几种应急电话号码。

五、打电话玩游戏"打电话"

活动反思:

通过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游戏法、实物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变枯燥的科学知识为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寓教于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原则,便于幼儿接受掌握。

大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螺丝,知道螺丝由螺杆和螺帽组成,了解螺丝旋转上升的特性。

2、通过操作活动,知道螺杆和螺帽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连接、固定物体,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以及观察分析的能力。

3、了解螺丝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准备:

1、每幼儿两块螺丝玩具,不同直径的螺丝。

2、细铁丝、双面胶、透明胶、小细绳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螺丝的结构

1、“今天,徐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有趣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请你们拿出前面的螺丝,看一看,玩一玩,试试能不能把它分开?”

2、幼儿操作。

3、集中交流。

“螺丝能不能分开?你们有没有看仔细,螺丝长什么样子的啊?”(出示课件介绍螺丝各个地方的名称。)

教师小结:这是一枚螺丝,这个可以拿下来像帽子一样的东西,叫螺帽。这个长的长长的东西,叫做螺栓。在螺栓上有一圈一圈的螺纹,有螺纹的地方叫做螺杆。除了螺杆上有螺纹,螺帽里面也有螺纹,因为有螺纹,所以螺杆和螺帽能够紧紧的咬合在一起。

(二)玩螺丝,知道螺丝有匹配的特性

1、老师提供匹配和不匹配的螺丝若干。

“老师这儿有许多不同大小的螺栓和螺帽都混在了一起,请小朋友帮帮忙,给它们配对,用你们的巧手把螺杆和螺帽拧在一起,看哪组快。”

2、 ……此处隐藏10291个字……

1.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月球的图片,以颜色区分为主。

2.一只纸制的飞船模型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1、让小朋友知道自己生活在“地球”上的一概念,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星球,有比地球大的,也有比地球小的.。看图上不同颜色来辨别星球并叫出名字。

2、带出一架小飞船,让小朋友“乘飞船”想好准备要去旅行的星球。

二、基本环节

通过探索活动,引导让幼儿学会运用辨别颜色的方法来分析物体特点。

1、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表达出看到的每个星球的颜色、相对地球大小、基本特点。

2、一起谈论各“星球”相对太阳排列顺序;哪颗星离太阳最近,地球位于哪里?

三、结束环节

乘“小飞船”去星球旅行(给幼儿粉笔将飞船与想去的星球连线)

1、 老师引导幼儿回顾一开始说的:“让小朋友‘乘飞船’想好准备要去旅行的星球”这个问题,让幼儿自由发挥并动手参与课堂活动。

2、 提问幼儿回答想和谁一起去。

教师小结:宇宙是很浩瀚的,充满奥秘。一下子让小朋友了解是很抽象的,像太阳、地球、月球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看得见的东西,但又无法“拿出来”给小朋友看,希望通过课堂游戏互动将此类物体由抽象转化成一个概念,令小朋友有一个好的初步认识。

四、活动延伸

告诉小朋友,宇宙很大,有好多星星,就像我们今天上课所说的内容,但是像地球那样能有美丽的花,漂亮的蝴蝶,高高的树木,涓涓的溪水却只有“地球”。从现在开始就要爱护一花一树,珍惜每一滴水,拒绝使用“白色垃圾”等等来环保地球。

教学反思

1、反思备课:大班幼儿的年龄段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表达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个性特征、思想有了较明显的表现,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内容和教学理论对大班的幼儿起到一个启蒙引导,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启蒙”既简单明了又向良性发展。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抽象的事物转成概念,让班上的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能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得到幼儿的接纳,也让幼儿有了情感发挥的自由空间。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毕竟教学活动的内容都是一些“看得见,却拿不上来”的物体。二维空间的教材,可能给幼儿思维发展带来一定限制。还需要在教育内容及其发展线索上改进。

(3)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定会存在个别的幼儿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清楚的理解,比如教师表示赞同时伸出手与幼儿击掌,幼儿反应不过来。这时教师要在活动参与内容上多进行解释和示范。用鼓励方式多与该幼儿互动。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主题活动语言连贯,主要引导幼儿自主参与,在玩乐中学习知识;在互动中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蒙发对宇宙的兴趣,更加完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

4、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在教材上把图片换成玩具实体,并悬空按天体位置来摆放。多维空间的实物教学会让幼儿更感兴趣、更加容易接受。

小百科:广义的宇宙定义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狭义的宇宙定义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宇宙航行”的“宇宙”定义就是狭义的“宇宙”的定义,宇宙航行意思就是在大气层以外的空间航行。

大班科学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大鼓一面,大米、豆子,串铃、响板、碰铃等乐器。

2、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声音的产生

①请幼儿闭眼,老师自我介绍。你们听见老师的声音了吗?,用什么听见的?敲鼓,什么声音,耳朵真能干。

②声音是从哪里发出的?

喉部经声带,嘴巴变形后发出的

③出示鼓?听见了声音,鼓面振动,产生声音。

幼儿手摸喉部,不发出声音(没有什么感觉)手模喉部,问客人老师好:喉部声带振动发出声音,丰富词汇:振动

(二)小实验

1、让6组孩子分别用不同的物品进行实验,并让物品发出声音。让幼儿动脑用什么方法使物品发出好听声音的?来;自.大;考吧;幼.师网;(敲、碰、敲击、打等)让幼儿自己总结并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

2、情境表演

大米:“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呀?”

把大米放在鼓上,放音乐<>,敲击鼓面,大米在鼓面上跳舞。

(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跳动是因为鼓棒敲击鼓面,使鼓面振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

(三)分辨声音

1、教师分别播放好听的.音乐及杂乱的音乐,请幼儿听听有什么感觉。乐音:好听舒服愉快……噪音:难听刺耳……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乐音?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噪音对人身体有害?教育幼儿不要大声说话,要保护声带,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四)使用声音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音乐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大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习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

2、初步了解蚯蚓。

3、会按节奏行走,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

物质准备:家长与幼儿查找并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音乐《找朋友》、播放器。

活动过程:

1、谈论蚯蚓的话题,导入活动

(1)幼儿自由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

(2)教师与幼儿集中分享交流。

提问:你收集了蚯蚓的哪些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关于蚯蚓的哪些知识。

2、引导幼儿了解并交流查找、收集资料的方法。

3、引导幼儿观看操作材料《蚯蚓》,并将自己收集的材料粘贴或画在空白处,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布置是"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1)引导幼儿分类整理资料

(2)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4、邀请同年段的幼儿参观、分享"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区角活动:

重点指导幼儿在科学角绘制自己收集到的蚯蚓的资料。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